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1月20日,美国著名研究机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美印政策研究项目组”举行发布会,发表题为《美印军事关系——稳步向前》的研究报告的摘要版。该项目组负责人是卡尔·英德弗尔斯(Karl Inderfurth),此人前些年在克林顿政府出任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现为CSIS的资深顾问。报告的作者是美国防部的一位现职官员,名叫阿米尔·拉蒂夫(Amer Latif),2007年以来出任国防部政策司的南亚事务负责人,现短期在CSIS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进行美印军事关系的专题研究。在发布会上发言的还有一位“老兵”,他是美国退役海军上将、太平洋舰队前司令官沃尔特·多兰(Walter Doran),其职业生涯中有多次与印度交往的经历。仅这份名单足以说明,上述关于美印军事关系的报告值得认真关注;它虽然不是官方文件,但由于相关人员都是过去或当今政府涉及这一领域的关键角色,因此,这份报告自然与许多“盲人摸象”式的、或“人云亦云”式的学术论文大为不同。

报告在前言中首先强调了美国对美印关系的最新定位。奥巴马总统非同寻常地定义美印关系是“21世纪决定性的伙伴关系”之一。2012年1月,美国防部发表最新战略指针,并论述美将在亚太地区实施“重新平衡”的战略构想。惹人瞩目的是,这一重要文件专门就印度写了这样一段话:“美国还为与印度形成长期战略伙伴关系而做出投入,支持印度成为地区经济的中心,并在广阔的印度洋地区成为安全提供者。”今年5月,美国防部长帕内塔在访问印度时进一步表示:“与印度的防卫合作是(美国新防卫战略的)一个关键。”

报告对美印军事合作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认为在2004至2008年间取得“令人兴奋”的进展。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救援行动中,美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四国海军通力合作,美国由此改变对印度军队的看法,认为印度未来可以成为印度洋地区的“安全提供者”。2005年6月,两国国防部长签署《防务合作新框架》协定,规划了今后十年美印军事合作的蓝图。从那以后,两国频繁举行各种联合军演,而印度与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这样密集的军演关系。同时,印度从美国购买了几十亿美元的军事装备。2007年9月,美国和印度联合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举行“马拉巴”海军联合演习,招致中国对此做出强烈反应。2008年12月,美印“民用核交易”完全搞定,为这几年双边关系的不平凡进展落下一个惊叹号。

问题与建议

但是,报告指出,表面上看,两军关系从未像今天这般紧密,但实际上,美印军事合作存在不少问题。报告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战略目标不明。美印军事合作至今尚无一个定义明确的战略愿景,也就是说,双方战略目标并不一致。囿于其“战略自主”的外交政策取向和其他能力方面的限制,印度不愿与美国走得太近,不愿沾上“盟国”色彩;但美国仍应保持合理的期盼,即在未来五至十年里,印度会成为美国潜在的安全伙伴。

其次,官僚阻碍严重。印度军人对发展与美交往态度积极,但印度国防部和外交部的文官们对军方施加控制。由于政治、财政以及能力等多方面原因,这种控制不仅阻碍两军务实合作,而且限制了双方军人之间的个人交往。

再者,政策和政治干扰。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以及美对巴军售一直使印不悦。从印度国内政治看,左翼党派反对与美国走近;地方性政党对全国性事务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对美印防务关系带来难以确定的因素。还有,由于美国曾对印度实施过制裁,许多印度人认为美国并不可靠,因此,两国间仍存在缺乏信任的问题。

最后,印军能力限制。印军装备落后,印国内安全形势复杂(克什米尔动乱、东北部反叛、极左武装在东部和中部泛滥等),印军还要应对来自巴基斯坦和中国的潜在安全威胁,再加上军队内部个人以及纪律问题等,都影响了印军与美方合作的能力。

在分析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报告指出,美印军事关系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时刻,双方应认真考虑将其从目前以联合军演为主的状况提升到一个新的合作水平。为此,报告提出一系列建议:

第一,双方应承诺在一或两个领域,以实施联合行动为目标,开展常规性务实合作。救灾和人道主义援助不仅符合两国利益,而且在政治上对印度来说也没有争议,可以是当前的选择。今后,随着两国关系性质的演变,联合行动的目标还可以调整。

第二,双方还需对各军种交流与合作制订明确的战略目标。海军合作的战略目标已非常清楚,即确保印度洋地区能源和贸易通道的安全,但空军和陆军合作的战略目标仍有待厘清。

第三,只要有可能,双方都应继续积极与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尼以及南韩等国开展多边军事交流。要鼓励印度在整个“印太(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牵头进行多边或双边军演,美方不必过于坚持与印联合行动。印度发起“印度洋海军论坛”以及组织两年一次的“米兰”多边海军演习已经展示了其地区领导能力。

第四,两军应就“印太地区”的战略问题进行定期对话,尤其是讨论中国军事力量上升和阿富汗稳定问题。对话不以形成共同政策为目的,而是意在就重大战略问题加强沟通。为促进两军政策交流,印方可考虑在国防部成立一个辅秘级(介于副部级与司局级之间)的“政策和战略办公室”。

期盼与失望

第五,双方需要有一个长远的战略合作愿景。这是美印军事关系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报告最后一部分“结论与建议”的核心内容。但是,恰恰就是在这最重要的部分,报告显然遇到难点,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一方面,报告希望充分展示美印军事合作至关重要,前景远大;另一方面,报告又不得不承认,在战略目标、威胁分析、合作内容以及推进速度等诸多方面,印方的考虑与五角大楼大相径庭。

报告并不掩饰其对印度的热情期盼,即希望印度终将成为美国的军事盟国,这从报告提出的某些建议可见一斑。例如,报告提出:可探讨在印度洋地区相互使用对方的停泊和情报设施,即美方可使用印度的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印方可使用美国在印度洋上的迪格加西亚海空军基地;启动关于导弹防御政策的讨论,尤其就导弹防御体系的有效部署和操作交换看法;建立军官交流计划,定期派遣美国军官到印度的联合参谋部、印度军官到美国的太平洋司令部参与实际工作。

同时,报告也没有掩饰其对印度的失望之情。报告无奈指出:“现实情况是,在今后五至十年,印度不太可能成为‘印太地区’关键性的安全提供者。相反,作为一个战略上的发展中国家,对何时和如何远距离部署军力以及进行超越维和的军事行动,印度尚无全面和长远的概念。”

报告还指出,“不仅是美国,亚洲其他国家也在等待印度介入‘印太地区’复杂的安全态势。一些亚洲国家注意到,美国2012年战略指针文件专门提及印度,并关注印度在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方面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但大家发现,印度鲜有动作,且无意在这个地区扮演决定性的领导者角色。印度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也持低调态度,虽然表示希望确保这一地区的航行自由,但却回避在这一地区做任何力量部署。”

有鉴于此,报告只得强调美方要有耐心,要以印方感觉舒适的速度行事,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不要对印施压,给人感觉似乎是“不求有进,但求无退”。

然而,在笔者看来,有一点报告没有挑明(或许现在看到的摘要版没有包括),那就是印度之所以与美保持一定距离,说到底是因为印度对华考虑与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有所不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与中国遥隔一个太平洋;而印度在经济和军事实力方面均弱于中国,又与中国接壤,因此,美印战略合作一旦形成与中国对抗的态势,万一有战事,美国或有力量应对,或可轻易抽身,但印度可能会要吃亏。另外,印度现在越来越认识到,中国的产品和技术在世界上虽不是最好的,但性价比是最高的,这正是印度最需要的。日本早就盯住了印度高铁市场,但最近印度却与中国签订了高铁合作意向性协定。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从观察印度战略走向的角度看,这一发展应该说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前不久,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在一个关于中印关系的研讨会上有一精彩表达,值得我们细细体味。他说:“如果像印度这样一个大国会允许自己被美国利用去遏制中国,我本人定会大为吃惊。”

 

话题:



0

推荐

毛四维

毛四维

96篇文章 6年前更新

退休外交官。愿更多了解印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