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7月22日,印度总统选举团(由联邦议会和所有地方邦议会议员组成)选举结果揭晓:由国大党执政联盟推举的候选人普拉纳布·穆克吉(Pranab Mukherjee)风光胜出,成为印度第13位总统。

穆克吉参选总统之前是印度本届政府仅次于总理的二号人物,2004年以来先后出任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和财政部长,位高权重。更重要的是,目前印度中央政府的生存有赖于众多地方小党的支持,不时出现险情,穆克吉深谙政道,人脉广厚,善于沟通,屡化危机,为国大党近年来持续执政可谓立下头功。

穆克吉一辈子效忠国大党,出任联邦议员近40年,担当中央政府各种部长职务共22年,如今在76岁高龄时又登上总统高位,可谓功德圆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报道称,穆克吉赞赏邓小平,经常在各种场合引用邓氏语录。

总统的象征意义

印度政治体制脱胎于英国议会制,与当今一些英联邦国家一样,总统只是一虚职,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其职务责任多为礼仪性质,实质性事务均由以总理为首的政府内阁定夺。但是,同时也应看到,作为宪法规定的国家元首,总统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象征,意义非同小可。尤其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被当选为印度总统,往往蕴含煞费苦心的政治考量,留下可圈可点的历史印记。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一度出现严重的锡克族武装独立运动,决非偶然,一位叫再尔·辛格(Zail Singh)的锡克族国大党人在此时出任印度总统。进入90年代,印度的地方势力和低种姓政党迅速发展,不无相关,一位叫纳拉亚南(K R Narayanan)出身“贱民”种姓的总统应运而生。在世纪之交的那几年,具有强烈“印度教至上”(Hindutva)情结的印人党(BJP)一度执掌天下,为了舒缓穆斯林选民的怨情,一位叫阿卜杜尔·卡拉姆(A P J Abdul Kalam)的穆斯林导弹专家坐上了总统宝座。而后,国大党在2004年大选时东山再起,党主席索尼娅·甘地的威望如日中天,于是印度便有了首位女性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Pratibha Patil)。

那么,此次穆克吉当选新总统,是否也有什么特定的政治含义?

危机时刻显风采

印度总统也有“偶尔露峥嵘”的机会,但这往往发生在危机时刻。比如,中央政府在议会下院突然丧失多数支撑,而新政府一时未能诞生,总统就必须立即介入;或者,大选结果产生,但一时尚无任何政党领袖有资格出面组阁,这就需要总统独立决定下一步政治进程。

当前印度政治的最大问题就是政治势力高度分散化。近20年来,在历次大选中,没有任何政党在议会下院获得过半数、哪怕接近半数的席位,结果,能否或如何组成政府,往往就有多种可能,政局出现非常复杂、微妙的态势。此时,全印度的目光会聚焦总统府,看总统如何判断和处置。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三位总统(夏尔马、纳拉亚南和卡拉姆),都经历过这样的考验。

如无意外,印度将于2014年进行下一届议会下院选举,政界各方现已开始暗中谋划。当下印度政局的特点是,由国大党领导的联合政府乏善可陈,主要反对党印人党缺乏领袖,一些地方强人久有问鼎之心,因此,各方普遍预计,下次大选结果将是“碎片化”的“悬浮议会”。届时,穆克吉作为一位老道的政治家,恐怕不乏施展身手的天地。至少国大党对其是有所期待的。

印度呼唤“总统制”?

印度实行“议会民主制”,但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或更准确地说,在首位总理尼赫鲁去世后,印度就有人提出应考虑实行“总统制”的问题,因为当时已出现小党丛生的萌芽。随着民主深入发展,印度社会固有的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多种姓的“多元特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也逐渐凸显。进入90年代,政治势力多元化、分散化问题走向极端,在1996至1999四年间,印度举行了三次全国大选,产生过五届中央政府。在那人心思定的时刻,拥有魅力领袖瓦杰帕伊的印人党曾相当正式地提出过总统制问题,使之一时成为政坛热门话题。

改为实行总统制,就是要使政府与议会脱钩,也就是说,无论议会构成如何分散,政府生存不会因此受任何影响。就像美国那样,反对党在国会拥有多数并不会导致总统下台。这或许是印度在民主的框架内寻求政治稳定的可行之路。

然而,这一重大改革必须先行修宪,需要在议会有三分之二多数的赞同,这在当今印度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况且,反对总统制的人也有相当充分的理由,强调正是因为印度社会构成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所以,只有议会制才能保证反映各方民意,代表各方利益,从而保证治国权力不被少数强人掠夺。

这是当今印度的第一难题。政治势力分散化的危害性已充分显现,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却无法形成全国共识。

 

话题:



0

推荐

毛四维

毛四维

96篇文章 6年前更新

退休外交官。愿更多了解印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