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日,几个有影响的学术单位在新加坡联合举办印中媒体研讨会,专题讨论“印中关系中的媒体作用”。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对话,说明印中媒体对两国关系的重要性正在被广泛认识。然而,实事求是地说,在过去几年里,印中媒体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总的来说是负面居多,正面不足。

问题最严重的时期是在2009年,一时间,“中印边境交火”的假报道和“2012年中国将对印度发起进攻”的不负责的预言充斥媒体,给人以两国即将发生战争的假象。据BBC当年9月的一篇报道,那时,印度政府一名高官会见主要报纸编辑,表示“媒体歇斯底里毫无意义”。该报道还说,“事实上,这是由印度一些电视频道和报纸发起的媒体战争,现在中方也加入进来了。”

回过头来看,当时媒体炒作虽未能对政府政策产生多大影响,但对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却造成相当大的伤害。可喜的是近来情况有所好转,但愿这样的“媒体战争”今后永远不再发生。

基本评估

所谓媒体炒作,主要就是对中印关系的现实缺乏一个较为客观的基本评估,恣意强化和恶化两国关系中的矛盾面。在此,笔者愿尝试对中印关系做一基本评估,并认为,以下几方面是最近十年来中印关系的最基本事实,任何关心中印关系的人都不应无视。

第一,尽管中印尚未解决边界问题,在短期内也不见乐观前景,但最近三十多年来,中印边境地区一直保持和平与安宁,甚至没有开过一枪。这说明双方最高政治领导决心以和平手段解决边界纠纷。中国政府特别代表戴秉国前不久强调指出:“丝毫不存在所谓中国要‘进攻印度’、‘打压印度’的问题”。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也不止一次声明,印度政府不认为中国将进攻印度。

第二,尽管近年来两国在政治关系方面并不顺畅,但贸易关系却获得长足进展,去年双边贸易额超过700亿美元。这说明两国在经贸领域事实上存在很强的相互需求和互补性。不必夸张地说经贸关系发展一定会促进政治关系,但也不能否认,贸易发展使双方都形成一定数量的、有影响力的利益攸关者,他们正在成为阻止两国政治关系下滑的力量。

第三,由于中印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国情相似的特点决定了两国在国际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是天然盟友。双方在世贸组织、气候谈判等多边领域的合作反过来对双边关系会是一个促进因素。

第四,由于中印两国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参加多个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如亚太经合组织、20国集团峰会、东亚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因此,中印最高领导人现在经常有机会见面,这为双方有效沟通、及时消除误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第五,当前,中印之间最容易出问题的领域是在地区事务方面。作为两个崛起的大国,印度的利益正在向东亚扩张,中国的利益正在向南亚和西亚深入,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不免发生利益冲突。但这些矛盾基本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总之,可以有把握地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印不会成为亲密朋友,但也不会是敌对关系。如果以这样一个基本判断为基础,媒体在处理中印关系的报道或评论时,恐怕就不会为一时一事所左右,或阳光明媚,或狂风暴雨。

国民心态

一国媒体对重大和敏感国际事务的报道和评论,并非仅是该国媒体从业人员的小群体行为,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该国国民的心态,尤其是该国知识精英的心态。

印度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也是一个民族主义情感非常强烈的民族,英国人对此早有领教,美国人现在也有所感受。最近十年来有两大发展趋势对印度的国民心态产生重大影响:一是美国开始重视发展与印度的战略合作关系,印度精英对此感觉良好,开始形成兴奋的“大国情结”;另一趋势是中国崛起速度加快,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领域使印度更加难以赶超,印度精英对此难以接受,于是又有一种苦涩的“嫉妒情结”。

结果,“美印联手、制衡中国”作为一种可能的政策选项,为这两种情结提供了一个发泄管道,成为几年前媒体大肆炒作印中关系背后的一只“看不见的手”。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印度人认识到,印度和美国的DNA非属同类,两国的国际政策目标差异很大,联手制华并不符合印度自身的利益。

从中国方面看,中国有些人蔑视印度,显示出一种浅薄的文化自傲倾向。不难从中国网络媒体找到一些言论,它们对印度作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缺乏应有的尊重,有的甚至有种族主义倾向。中国自古就以“中央王国”自居,周边民族均被称之为蛮夷,不屑一顾。由于中国在地理上与世界其他主要文明长期隔离,因此,中国人历来对异类文化的理解和包容相对较弱。其实,中国人应该有一种修养,对印度至少要有感恩之情,因为佛教来自印度,早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之一。再者,印度在物质发展方面确实落在中国后面,但在精神文化方面,中国可以向印度学习的地方依然很多。

两面建议

笔者读印度报纸、看印度电视长达十多年,在此愿向中国媒体人提个建议,即不要过于看重印度媒体对中印关系的炒作。印度媒体竞争激烈,有的不免需要耸人听闻的报道以吸引眼球。还有,印度新闻网站多如牛毛,有些不见经传的小网站更是热衷于“一鸣惊人”,中国媒体不应被其吸引。

当然,印度媒体也不是铁板一块。值得一提的是英文大报《印度教徒报》(The Hindu),该报在印度被普遍认为是最为可信和平衡的英文报纸,或许也值得中国媒体关注。另外,建议关心中印关系的人可以浏览印度议会网站,看印度政府是如何与议员互动的,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印度政府的对华政策。

同时,也想对印度媒体人提一点建议,即不要轻易把某些中国媒体的言论视为中国政府的观点。近年来,印度一些评论家、记者总是紧盯着中国的一些“官方媒体”,将其一言一语都视为中国政府的观点,一旦被刺痛,便迁怒于中国政府。其实,这是对当今中国现实的一种误解。确实,中国大陆是没有私人新闻媒体,报纸、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与中央或地方政府相联系,都是“官方媒体”,这是中国特色;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媒体发表言论无需政府审核,其所说未必就是政府的观点,这也是事实。

在过去,中国在对外关系方面只有官方一种声音,而印度众多私人媒体不受任何限制,可以有各种不同声音,讲过头了中方也无可奈何。这对中国是不公平的。现在,中国也可以有多种不同声音,也允许民众讲些过头话,这是中国的进步。印度媒体要适应这个新现实,要学会把诸多中国“官方媒体”的言论当作国民情绪来解读。当然,由于语言上的原因,这对印度媒体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话题:



0

推荐

毛四维

毛四维

96篇文章 6年前更新

退休外交官。愿更多了解印度。

文章